螺桿泵采油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2018-06-04 10:26:09
螺桿泵采油技術在運行中存在桿管磨損和磨損井方面的問題,需要制定的應對措施解決問題,螺桿泵采油技術雖然具有很多優(yōu)點,但同時也存在缺點,例如,定子橡膠不,不能在蒸汽井中使用。針對螺桿泵存在的問題, 優(yōu)化下泵參數(shù)并采取相應的配套技術,即管桿柱扶正技術、故障診斷技術、以及清防蠟解堵工藝技術,以改進螺桿泵采油技術,增強螺桿泵的采油成功率, 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螺桿泵是依靠泵體與螺桿所形成的嚙合空間容積變化和移動來輸送液體或使之增壓的回轉泵,按驅動形式可分為地面驅動和井下驅動,按螺桿數(shù)目可分為單螺桿泵、雙螺桿泵、三螺桿泵以及五螺桿泵。作為一種新型的輸送液體的機械,對于石油的開采有重要意義。但是,螺桿泵采油系統(tǒng)在實際運行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桿管磨損、磨損井問題等,所以 加強對其技術的改進,提高采用效率,帶來經濟效益。
磨損一般分為磨粒磨損、腐蝕磨損、疲勞磨損、粘著磨損以及摩擦磨損等,磨損程度主要取決于設備材料的能、法向壓力以及滑動速度等,一般磨粒磨損和摩擦磨損較為嚴重。下面主要對桿管磨損和磨損井方面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
一、桿管磨損方面的問題及原因
桿管是螺桿泵運行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磨損的部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油管彎曲導致桿管磨損,在鉆井中,如果井身的彎曲曲率半徑較小,會造成井筒彎曲,因其形似“狗腿”,所以稱之為“狗腿”彎曲,進而導致油管彎曲;此外,螺桿泵井如果采用的支撐卡瓦,也會導致油管彎曲。二是由于離心慣性力作用引起的桿管磨損,在旋轉過程中,桿柱的彎曲撓度如果達到其和油管的徑向間隙時,會產生摩擦磨損;轉速和扶正器間距對彎矩會產生影響,轉速與扶正器間距與彎矩成正比,即當轉速較高且扶正器安裝較少時,彎矩會增加,桿管的磨損幾率也會隨著彎矩的增加而增加。
二、磨損井方面的問題及原因
1、磨損部位:通常情況下,螺桿泵井的磨損部位在中下部,其磨損率在80%以上,磨損部位越向下,磨損程度越嚴重;2、轉速角度:當轉速速率過高時,可能會加強螺桿泵井的磨損程度。3、磨損角度:由于抽油桿位于油管壁上,所以油管壁有一側會存在磨損情況,此外,井桿在轉動時會與管壁產生摩擦,管壁內部也會受到磨損,其桿箍位置會出現(xiàn)嚴重的磨損。
螺桿泵采油技術應用的改進措施:
一、優(yōu)化下泵參數(shù),螺桿泵正常運行
螺桿泵的結構參數(shù)和工作參數(shù)的優(yōu)化能有降低螺桿泵的磨損,延長其使用壽命。只有地制定下泵參數(shù),讓螺桿泵運行過程中有處于中低轉動速度狀態(tài),才能對桿、管磨損現(xiàn)象加以防范和控制,降低桿的斷脫率,降低彎矩、扭矩、共振。制定下泵參數(shù)時, 充分考慮油井的產能和供排要求,選擇匹配的泵型時, 注重低轉動速度。
二、利用螺桿泵電加熱系統(tǒng)防脫斷技術加以改進
具體措施如下:
1、安裝阻尼式液壓驅動裝置,加強桿柱的防脫斷能力;
2、采用質量較好的電加熱抽油桿,增強其密封性,例如,有錐形絲扣螺紋裝置的抽油桿,性強,能夠適應150℃的高溫;
3、利用摩擦焊和燉杵的方式構建電加熱抽油桿,經過處理后,會增強抽油壁和接頭外徑的厚度,一般抽油壁的厚度會增加5mm到6mm,接頭外徑則達到50mm以上。此外,在螺桿泵井口或井下安裝單流閥也可以達到桿柱防脫的目的。
三、加強其他配套技術的改進
螺桿泵采油技術的相應配套技術包括管桿柱扶正技術、故障診斷技術、以及清防蠟解堵工藝技術等。具體技術分析如下:
1、管柱、桿柱扶正技術。螺桿泵采油系統(tǒng)運行時,由于離心力的作用,定子會產生振動,進而影響運行效率,所以 安裝扶正器,扶正器一般安裝在定子的上接頭處,如果管柱采用的是反扣油管,那么定子的上下接頭都要安裝扶正器,以減小定子的振動頻率。此外,抽油桿的轉動會引起桿柱與管柱之間的摩擦,增加磨損程度,所以, 在廣安鍍金和桿柱的下端安裝扶正器。
2、故障診斷技術。在螺桿泵采油系統(tǒng)運行時,常見的故障有抽油桿斷脫、油管脫落。驅動裝置故障以及蠟堵等情況。當抽油桿和油管斷脫時,要下放桿柱進行對扣;當螺桿泵井因蠟堵不能運轉是,應該是莊子脫離定子,進行 洗井工作;當齒輪、油封和軸承等驅動裝置出現(xiàn)故障時,應當及時進行維修, 換主要零部件。
3、清防蠟解堵工藝技術。主要是通過在定子上部安裝洗井閥對管柱進行清洗,在油套環(huán)空注入熱水,在熱力作用下打開洗井閥,讓熱水流入管柱內,實現(xiàn)清蠟。此外,可以在空心桿內添加化學清防蠟藥劑進行清洗,注意不能讓化學添加劑與定子橡膠有接觸。